去舅舅家拜年——陵川县网宣员郑振虎摄
来源: 时间:2017-02-14 21:06:55 浏览:

去舅舅家拜年

拜年,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风俗习惯。是人们辞旧迎新、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古时“拜年”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,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、祝贺新年如意、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。遇有同辈亲友,也要施礼道贺。

我家住在山西陵川县的一个小镇上,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我们这里的拜年,仍延续古时候的拜年方式。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。大年初一早晨,晚辈起床后,稍事盥洗,穿戴好新衣服,女孩子则要梳洗打扮一番。然后就先向长辈们磕头拜年,祝福长辈健康长寿,万事如意。长辈受拜以后,要将事先准备好的"压岁钱"分给晚辈。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,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,互道"恭喜发财"、"四季如意"、"新年快乐"等吉祥的话语,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。初一过后,逢双日走亲戚拜年,按照“初二拜娘舅”,“初四拜丈母娘”、初五(破五)过后随便串其它亲戚的惯例。初二,我照例要到舅舅家去拜年。

舅舅家在离小镇15华里远的一个小山村,村名叫韩庄,只有几十户人家。人口稀少,道路闭塞,交通不便。当时村里连一辆牛车也没有,最大的交通工具就是毛驴,个头不大,人们叫牠“疙瘩驴’,出出进进只能靠人担驴驮。那时我家喂一头黑驴,个头比韩庄村的毛驴大得多。每逢大年初二拜娘舅时,我们就赶了牠。没有鞍佩,在驴的背上搭一条花红色褥子,用带子系牢。前边搭上装着用玉米面烧烤成的坨子、用米面蒸的馍馍等串亲戚用的食品,妈妈骑在中间,我坐在后边,紧紧依偎在妈妈身后。爸爸则提着糕点跟在后边,时不时吆喝着驴的速度,照顾着我们的安全。

15里的路程,因为冬季天短,路途艰难,一吃早饭就得上路。一路上,先走一段大约有三四里较平坦的大路,然后爬一道坡,过一道山梁,下一段老长老长、估计有30度左右那么陡的青石坡,路面又陡又滑,老驴一步一步地探行。我紧紧抱着妈妈的腰,一动不动,连大气都不敢出。下了坡是一段路面全是大大小小鹅卵石的河滩;过了河滩,再爬一道坡,再过一道山梁,再转五道弯才能到达。因韩庄地处小山沟,不临近村子几百米远是看不到它的影子的。一路上颠颠簸簸,屁股都坐疼了。要不是妈妈缰绳抓得紧,老驴听话,爸爸左右保护的好,真有从驴背上摔下来的危险。临近中午,总算到了舅舅家。一进门,就闻到了妗妗早已准备好、香喷喷的饭菜味儿。

韩庄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小山庄,家里的装饰一般都比较传统、古香古朴。一进门,两边有两个大炕:一个平炕,一个棋盘炕,且都有火,便于做饭、取暖;炕头有影墙,影墙上有隔扇,用于挡风遮丑。门的对面摆一张八仙桌,桌的后面是放粮食的大圪洞;圪洞两边是两顶描金竖柜;竖柜前摆两条偏凳,白天当坐位,晚上当床。八仙桌两侧摆两把小椅或斗椅。过年时,八仙桌前面还要挂上用红布或红绸缎做的桌裙,以示庄重、喜庆。桌上放着用黄纸封了的斗,前面贴着用梅红纸写有“满斗焚香“的斗方,两边放有蜡台,蜡台上插着红蜡烛。正面墙上挂着中堂——福寿图或福寿字,两边是:“福如东海水,寿比南山松”的对联;有的家也挂毛主席像,两边写:“高明理论杨全球,优越政治展世界”或“发扬革命传统,争取更大光荣”的对联。每家每户装饰摆设档次的高低,要根据各家的经济状况而定,好坏不一,新旧不同,差别很大。

到了舅舅家,尽管有味美好吃的饭菜吸引,也不能吃饭,先要给外公、舅舅、妗妗磕头拜年(外婆过世早,没有见过),然后,跟随妈妈,提着用红方巾兜着、按照辈分大小、亲戚远近而多少不等的食品,到其他外公和舅舅家拜年。韩庄村子小,只有“秦” 和“钱”两姓,再没有其他外姓。外公姓秦,本家多,拜年要跑很多家。每到一家都要跪在八仙桌前依次给外公、外婆、舅舅、妗妗们磕头拜年。长辈们会把预先准备好的用红纸包好的压岁钱塞给你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,没有红包的,就拿几个核桃、抓一把黑枣什么的装进你的肚兜口袋。那时的压岁钱少得可怜;五分、一毛,最多也不超过两毛。一年下来,也挣不了几块钱。就那,也高兴的了不得,因为初三不走亲戚,我可以住下来和小伙伴们一块无忧无虑、痛痛快快地做玩皮球、抓石子等游戏。

光阴荏苒,岁月无情。我已是年逾古稀、白发苍苍的老头儿了,但回想起小时候到舅舅家拜年的情景,仍觉得津津有味,回味无穷。尽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,那时的拜年习俗早已荡然无存,然而,万变不离其宗,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点儿也没有变。现在是信息时代,电话拜年也好,手机拜年也罢,短信、微博、QQ、电子邮箱……拜年都行,这只是加速和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沟通的时间与范围,对营造尊老、敬老、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,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谐、幸福安康的生活,更便捷,更有利,我们不排斥从国外引进什么“圣诞节”、“情人节”等等,但是,春节、拜年等风俗,是我们中国人的优秀传统,更适合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。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“拜年”习俗,在中华大地上千秋万代永远传承、发扬、光大吧!

(刊陵川2015年年鉴350——351页)